派大星情感

「一杯咖啡不加糖」:不懂就不要乱评价,人黎曼这写的是属于朦胧派的诗。

你光从字面上去理解你自然是不懂这诗句的其深意所在。

当然我也只能浅显的解析一下黎老师的诗句。

不妥之处还请见谅,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黎老师用她独有的方式漂亮的「回答」了所有人。

整首诗揭露她对现在这个充满着荒谬言论、网络暴力的世界的披露、怀疑及自我态度。

并以悲愤之极的冷峻及坚定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那些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黑粉的质疑。

第一句自然是全诗的核心且高潮所在。

就一个词形容,不亏是黎曼,真牛逼!

开篇竟直接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这个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

浅显又直白的诗句直接开口讽刺那些喜欢张口造谣的小人。

人心奸诈、刻薄的小人靠着低级恶劣的言论或毁谤或污蔑又或故意捏造事实在网络上横行。

真正心思澄明通透,始终遵循着高洁的节操之人却只能顶着忍耐、好脾气的牌子任人欺负。

而那几句看似疑问却实为质问的诗句更是让心中的不平不忿的情绪宣泄的酣畅淋漓!

「镀金的天空」揭示为虚假的网络。

「弯曲的倒影」暗指无缘无故就被造谣、诽谤之人。

后两句更是直指都已1202年了网络上依旧是小人当道。

这究竟是世态炎凉还是人心不古抑或只是道德的沦丧?

而后却又立刻渲染自己于这嘈杂世界之中的那抹孤勇。

就算单枪匹马一腔孤勇在这天黑路滑人心复杂的世界中独闯又如何?

身陷囹圄热议中心的她宁愿颠覆成魔也要破了这虚假的世界!

黎曼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着这癫狂的规则soy no。

问天地,观众生,立自己。

无畏又清醒,清醒又独立,独立又不屈。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始终立于她心!

接踵而至的不相信的排比句更是让人听着便颅内高潮!

简简单单,短短的四句怎么做到的。

让人无奈又愤慨,心思热血又沸腾!

就算大众早已习惯了黑的深邃苍白又无色的灰色世界又如何?

她始终愿意相信那纯粹美好非黑即白的世界依然存在。

朝着深渊自甘堕落有着自私的欲念面目狰狞无比愤怒的嘴脸之人。

他以为自己在追求刺激的表象中游刃有余活着。

自信以为这负面情绪被自己完美控制无需忌惮。

却不知人性的悬机就如冰山底下的浩瀚一片。

他自我的失控早已发生却从未被发觉。

最暗藏摧毁力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看似微不足道之举却往往决定着他人生痛苦的程度。

只能说因果循环,皆有定数。

正常诗句到这里的高潮之处结束也很正常。

然而她却并没有选择以愤慨之言结束此诗!

反而以少年意气的无惧、无畏之声强调自身的英雄情怀。

再苦也无畏等漫天星坠的余辉照亮这矛盾又无遮拦的世界!

低头望野草荒凉,抬头信仰月光于指缝间倾泻如沐。

一束光的释放指引着她冲撞开裂缝破除这条黑暗之路。

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的再生力她从不怀疑。

黎曼一点一点,毫无挣扎的剥开自己那血淋淋的心给我们看!

她的愤慨、不甘,不屈,理想、坚持、信仰、信念。

在这诗中都酣畅淋漓得一一呈现于我们面前!

我没法评价黎曼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我只能说她未来在诗歌上的成就绝对不下于国内任何一诗人!

「王花儿生」:…字太长有点不想看,这确定不是来水字数的解析?

「小耳朵栗栗」:读完了,再一次的感慨是我不配追星。

笔给你,分析的这么到位,我看,大佬不如再来写首诗吧?

「柠檬之夏2011」:黎曼就不能好好正经说话?

就这每次都阅读理解这是强行加课谁受的了啊?

或许追星后我的语文水平将被影响的无限提升。

当然,做做梦就好了。

就那晦涩的句子我想我压根背不来。

「邱甜甜甜甜甜甜」:这诗,翻成大白话还是一堆人看不懂。

最后这道理,也只是在懂道理的人之间流传,该看不懂的依旧看不懂。

「雪后初晴的傻狍子」:…对于大多数粉圈的年轻受众来说,这首诗确实晦涩难懂了些。

但是作为一首朦胧诗,黎曼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生动形象真实地传达出了这是一个充满压抑、荒谬感的世界。

但也表现出就算在重压之下,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依旧不会屈服!

如此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必是如今朦胧诗的顶尖级别!

称黎曼为一声黎老师她当之无愧非其莫属!

...

黎曼这边畅快淋漓的将诗念完后头也不回的大步往她的创作室方向走去。

杜竟一等人自是立刻拿着摄影设备跟上。

她的私人创作室,还是第一天搬进来后。

就被黎野这个宠妹狂魔直接斥巨金打造而成的。

不差钱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备着的设备自然都是顶级的好。

只是为了预防黎曼时不时突如而来的创作激情就让黎野如此大费周章。

大约,这就是所谓团宠的平淡幸福的小日子吧?

只见黎曼坐下后,手不自觉的律动着。

无意识的开心的哼着小调儿。

似想到什么般就立刻于曲谱本上记录歌词。

不时着在本子上涂涂改改,兴奋时直接拿着旁边放着的吉他直接尝试反复修改旋律。

接着她并不满足于吉他这一乐器的演奏,她直接利用MIDI进行模拟样曲。

仅仅不到半小时,这首歌的雏形竟已悄然出现。

黎曼已经简单的录制好小样Demo,正在反复试听,欲进行旋律的“再次美化包装”。

她反复根据旋律,仔细思考编排着每一个声部用什么乐器,原曲的结构顺序需不需要修改,又该怎样演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又是半小时过去,她终于将编曲的工作完成。

这时,就不的不感慨有专业团队的好处。

根本不用黎曼亲自吩咐。

他们又不是没体验过黎曼创作歌曲的速度。

杜竟一看黎曼这阵势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

专业的录音师和混音师、弦乐团人员早已就位。

有了后勤保障,黎曼直接将这首歌录制完毕。

只剩母带的后期需要专业的老师再进行调整…

相关推荐